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商家企业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台湾休闲农业的灵魂——文创

    信息发布者:沧海一舟
    2017-07-10 16:01:42   转载

       台湾文创农业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,由于农业技术的创新发展,文创将农业的产前、产中和产后诸环节连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,将农产品与文化、艺术创意结合,使其产生更高的附加值,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方式。

       在文化创意和农业产品融合方面,台湾是佼佼者,台湾的创意农场和个性农产品品牌,处处都折射出文创的影子。那么,文化创意如何融入传统农业,才能创造出别具一格、充满体验感的农业品牌?

       这两天我们台湾考察精品团队相继实地考察了薰衣草森林、飞牛牧场、中兴古堡(稻米博物馆)等这些做得极致的文创农业,接下来还会继续考察梅子梦工厂,深入体验和学习文化创意是如何结合传统农业大放异彩的。

    根本—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、传承和创新

       台湾一直强调传统文化(如一直坚持用繁体字),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坚守和传承的体现。台湾在学习日本、美国的经验中保留了传统中国的文化之根,并善于将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地加以转化,体现在休闲观光农业方面,就是各具特色的主题农场、特色民宿、个性农产品等。

    战略——突出自身特色,做出产品个性

       寻找独具差异性的产品,哪怕只做一个产品,也要力求做精做强。例如,南投县信义乡的“梅子梦工厂”因为文创转型,由原来单纯的梅子种植产业,发展成为包括梅子种植、梅子产品加工、梅子休闲观光和梅子文化创意在内的新兴产业链,可谓将梅子产品做到了极致。

    营销——深挖风土人情,嫁接传统文化

      如果有时间静下心,你就不难发现在身边有很多寻找历史、寻找打动人心故事的企业。他们创造品牌尊重传统文化,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,不但产品能持久于市场,更有着深厚的企业文化。郭元益糕饼博物馆于2001年开幕,首开全台DIY风气。杨梅与士林两馆活动涵括糕饼制作,并融合教育与文化观光,传承台湾传统风俗与饼食文化,并形塑新生活美学。目前馆内收藏了郭元益百年来的发展轨迹,更可一览台湾人生活中的礼俗文化与糕饼演进,让传承的路上留下值得珍藏的共同歷程与风俗记忆。

    沟通——多讲品牌故事,用情感制造溢价

       品牌故事的诉求往往会给产品本身带去更多更具有特殊韵味的特质,当下营销的关键,是要会讲打动人心的好故事。在台湾,你就不难发现那些很温暖,很人性化的语言,即使是超市展台前的产品介绍,都充满着深深的情义,这就是多用情感制造溢价。有个家喻户晓的“薰衣草森林”品牌故事:两个女生辞去了银行职员和钢琴教师的“正当职业”,一起创办了一家种植一小片薰衣草的景观咖啡馆,多年后,她们携手打造出一座梦幻的薰衣草森林,实现了她们的紫色梦想。

    产品——追求一鱼多吃,创造更多消费价值

       台湾许多著名的农牧场,在产品设置中追求一鱼多吃,借助文化创意的力量,创造更多的消费价值。如台湾的飞牛牧场,摈弃原来单纯的养殖业态,实现文创转型,成为链接1-4产业的家庭休闲、娱乐消费场所。牧场中设立专门的儿童画场所,展示儿童画牛作品,令农场成为儿童画房,引发家长持久消费;原来单纯的养殖场,成为少年儿童的动物知识教习场,养殖场工具房,成为电视剧拍摄地和游人纪念照片拍摄处。

    品牌——静心寻找灵感,创意产品包装

       农业需要好产品,更需要好的包装,一个符合产品同时贴心与客户的包装,才是构建营销价值的前提。在农产品的形象设计中,关键是如何在细节上做文章,有些改变就像窗户纸一样一点就通,关键是怎样静下心去找寻创意灵感。 

     台湾农业在文创转型方面做出了范例,在品牌创造过程中,充分尊重文创,有意识的传承文创,并不静态的复制文创,而是在文创的基础上,努力实现整合创新,提升了农业的消费价值,这种做法值得大陆农业学习、研究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